当前位置:首页/政法风采

“万恶”好警察——张万周
发布时间:2015-07-31 16:38:09作者:东川区政法委来源:东川长安网

  从警25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一次又一次托熟人找关系、请朋友、找领导来和张万周说情,最终的结局都一样:要么吃“闭门羹”,要么碰了一鼻子灰。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亲朋好友,“得罪”了不少领导和同事。 

领导是一种责任,必须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要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敢于负责。这是张万周对领导二字的诠释,也是他多年来的工作准则。上任副局长的第一天,他向组织提出不愿蹲在机关里,要求把办公室搬到新村派出所,从此,他就在新村派出所扎下了根,与民警并肩作战、同甘共苦。为了方便工作,索性以所为家,吃住都在派出所,白天黑夜带着民警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线。

  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娱乐,凡是与工作无关的事从来不沾边,在别人眼里,张万周是个只会工作、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的人。虽然是局领导,但在新村派出所,“见面率”数他最高,不论早晚,甚至半夜三更,都有他的身影。用他自己的话说:天生就是个闲不住的命,没有事做就会难受,工作能让人充实。

   从警25年来,张万周没有得到过一次嘉奖,更没有立过一次功。“成绩都是弟兄们苦出来的,把荣誉让给他们,这样会更好地引导、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弟兄们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张万周说。群雁高飞头雁领,在他的带动下,每天,新村派出所都有四分之三的民警值班,周日到周四,所有派出所负责人都在岗,这是新村派出所的“铁律”。

  90后民警刘杰一年前来到新村派出所,他说:“在东川当警察简直太苦了!才来的时候不理解,有过想法,但看到东川警察都这样,看到一天好过一天的东川治安,在东川当警察,苦点累点也值了!”

   在张万周的“严治”之下,许多优秀民警脱颖而出,快速成长为业务尖子、岗位标兵,被区局党委提拔为领导干部。3年来,有17名年轻民警走上领导岗位,成为东川区公安局的中坚力量。

1994年的一天,中午11点左右,时任杉木派出所所长的张万周接到报警电话,说在弯腰树村丫巴山社发生一起因求亲不成而引发的爆炸案。这是张万周从警以来遇到最恶劣的案子。闻警而动,张万周立马带着民警赶往案发地点。

  因为没有交通工具,张万周和同事一路跑过去,八九公里的山路,足足跑了一个多小时。到了现场,张万周和同事都惊呆了。因为是爆炸案,现场的惨烈程度可见一斑。张万周感慨:“当时给我的震动很大,本来只是求亲不成的一桩小事,这么一点小小的纠纷,怎么就演变成了这么恶劣的案件。”

  案件处理完后,“如果我们平时对村里的民意、纠纷能多掌握一些,如果我们平时对爆炸物品加强管理,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样的自责和反思一直萦绕在张万周心头,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工作,到底怎么做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经过多年的摸索,张万周决定改变原来遇到警情出警、没事下基层走访的工作模式,提出“主动干预,精度打击”的新型警务模式。

  新村派出所辖区是东川治安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带动了人财物的大流动,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区、城郊结合部转移,城区、城郊结合部人口急剧膨胀、高度密集,辖区各类案件频发高发。张万周率先在新村派出所试行“主动干预,精度打击”警务模式,号召全体民警在“主动干预”上做足文章,在“精度打击”上下足工夫。

  “‘主动干预’就是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带着警情、带着问题去开展工作,注重未雨绸缪,在‘实’字上发力,在防、管、控、建上见真功,尽最大努力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亡羊补牢’。精度打击就是针对每一起案件,要与时间赛跑,穷尽一切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破获案件,抓获违法犯罪人员,减少违法犯罪主体。”张万周侃侃而谈。自此,新村派出所的警务模式进入了全新阶段。

  新村派出所辖区是东川主城区,也是“两抢”案多发片区。每天白天,新村派出所会派3辆警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巡逻,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5点,警车增加到5辆,加上巡逻组的2辆车,晚上最多有7辆警车在巡逻,白天也至少有4辆。“你开车在城里转,最多15分钟就会遇见一辆警车。”新村派出所教导员杨盛玉说。

  金水路北段机修厂附近,道路虽然不长,却有六七条岔路和巷子,曾多次发生“两抢”案。新村派出所每天都派民警巡逻这一路段,特别是晚8点后,有3名民警负责巡逻这一路段。不管白天晚上,都能在东川城区大街小巷见到民警巡逻。见警率高了,对犯罪分子的威慑作用也就更大了。

  转变警务模式,不仅是转变办案模式,更要转变办案执法的态度。今年5月中旬的一天,晚上11点多,新村派出所接到报警,一居民家里5000多元现金丢了。接到报警后,新村派出所民警立即调看小区附近的监控,通过调查核实,原来是失主的孩子拿了那5000多元,拿到钱以后又分给了自己的小表弟1000多元。按规矩,这样的案子立案是很难的,因为是孩子拿了家里的钱,属于家庭琐事,但是新村派出所的民警却为这个“琐事”忙到了凌晨5点,把孩子用剩下的那些钱全部找回。张万周感慨地说:“主动作为,从小案办起,几年下来,新村所的所有民警都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第二天8点,是新村派出所每天的例会时间,全部民警准时参加,包括当天办案到凌晨5点的民警。

  被问到新村所如何取得这些傲人的成绩时,张万周说:“四个字,苦干实干。”简单四个字,道出的不仅仅是新村派出所成为“东川第一所”的诀窍,更说出了364名东川警察的不易。他们的辛苦在东川城区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守护着6万多人的平安!

“拼命三郎张万恶”,民间的语言总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就算你不认识张万周,光听这个外号,一个硬汉警察的形象就跃然而出——勇敢强悍,一股狠劲穿透出来。再到见了张万周,熟悉了张万周,听听基层的群众“款款”张万周,才发现这个外号中最精彩的是“万恶”二字,这个本来带着贬义、骂人凶狠讨嫌的词语,用在张万周身上完完全全的是一种夸赞、一种昵称、一种爱戴。“张万恶这个人万恶得很,你们要好好写写他。”群众受访时笑着指着张万周说。

  张万周有多“万恶”?当民警的时候,辖区64个自然村的86.68平方公里遍布他走访的足迹,大到爆炸案,小到家庭吵架,群众鸡羊走失……25年办案上万件,让播卡乡群众有了“有事找警察”的共识。当了东川区公安局副局长,上任第一天就要求把办公室搬到基层派出所,和普通民警并肩作战。

  对同事“万恶”。在张万周的带领下,新村派出所周日到周四,所有所领导都要在岗。这是新村派出所的“铁律”。东川这个季节30多摄氏度高温,街头见警率却非常高。“‘张万恶’带头,我们也只有对自己狠一点。”同事说。

  对家人“万恶”。深更半夜,他经常带着民警上街巡逻盘查;为了工作,常常两三个星期才回家一趟。陪妻女的时间少是张万周心里最大的愧疚。

  对亲友“万恶”。工作上的张万周“六亲不认”,不管犯了事儿的是谁,不管找来说情的是不是至亲好友,张万周这里没有后门可走,翻脸做恶人,只为求公平。

张万周也有真“万恶”,就是对违法犯罪疾恶如仇,多年基层实践中他总结出“主动干预”的新型警务模式精度打击犯罪活动,各地在社会治安中最头疼的“两抢”案,在新村所迄今已连续31个月全破,犯罪嫌疑人对“张万恶”怕到骨子里,体现了警察“积小安创大安”的职责所在。

  “拼命三郎张万恶”,这是对一个好警察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