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系统的岗位设置中,负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管好队伍建设,是一个基层派出所教导员的主要职责,除此以外,教导员还要协助派出所所长抓好业务工作,身兼双重任务,这就决定了教导员既要具备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对派出所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了然于心。
铜都街道新村片区是东川城区的所在地,也是东川公安打击违法犯罪、力保一方平安的“主战场”。新村派出所教导员杨盛玉,在大家看来有点“不务正业”。作为教导员,杨盛玉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建设等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起了在其他派出所中由副所长或刑侦中队长分管的刑侦工作,他的这份“兼职”,让新村派出所在侦破各类刑事案件上屡屡建功。东川公安局历来十分注重健全激励机制,在一身多能的激励下,东川警察能者众多,杨盛玉便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15年摸爬滚打练成全能警探
5月的一天清晨,刚过8点,地处东川闹市团结路上的新村派出所小院里,民警们又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前一天到凌晨4点、当天到凌晨3点,连续两天带队蹲点抓捕一起盗窃犯罪嫌疑人的教导员杨盛玉,在短暂休息了几个小时后,便重新投入到新一天各项繁忙的工作中。
在新村派出所刑侦中队,记者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杨盛玉,他身材不高,一头利落的短发,大眼睛很有神,配上漂亮的警服,颇有几分“黑猫警长”的神采。打开话匣子后,杨盛玉洪亮的声音、连珠的话语、清晰的思维,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性格开朗直爽、行事雷厉风行的人。
从小,杨盛玉就对警察这个职业充满憧憬和向往,高中毕业后,他如愿考上了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在刑侦痕迹检验专业学习。
“进警校时是东川市,毕业后成东川区。”杨盛玉回忆,毕业后的几年间,正值东川行政区划调整、矿务局破产改制、再就业特区设立等几大事件发生之时,刚进入东川公安局刑特警大队的杨盛玉,便开始和前辈们处理当时涉及面广的各类突出社会矛盾,长期处于备勤处突状态,经历千锤百炼,这也成为时至今日杨盛玉随时保持“战斗状态”的炼金石。
从警校毕业至今的15年里,杨盛玉先后在东川老矿区汤丹镇的杉木派出所、东川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情报中队等部门历练、打拼,造就了他“万精油”的本领。
在专访杨盛玉的过程中,先后有五六个同事因业务问题需要杨盛玉协调、处理,在这期间,电话不断、来人不断,但他处乱不惊,不仅逐一妥善解决了一个个“横炮”,而且逻辑思维一点不乱,十分钟前的话题,他能严丝合缝地接上。
交谈中,杨盛玉最难忘的几次经历给人强烈的画面感。“请你们来救救我,我被关了一天一夜没吃没喝了!”一次,杨盛玉接到一名因两个家庭矛盾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市民报警,他立即和一位同事赶到现场,两人一合计,迅速入门处置,最后“以寡敌众”、机智“和平”地将这名人员解救出来,化干戈为玉帛,没有引发大的冲突;还有一次,面对一个因对工作不满失去理智,在东川闹市区持刀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大汉,杨盛玉和同事前后呼应,同事从背后突击、杨盛玉冒险夺刀,成功将这名持刀大汉按翻在地;还有一次,为追捕一名飞快逃窜的行骗人员,杨盛玉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追了近1公里,最后两人累瘫在地,嫌疑人被另一辖区的同事制服抓获,由于冲刺过猛,杨盛玉短暂昏厥过去,他醒来第一句话却是:“嫌疑人抓到没有?”
这些细节证明,在东川公安多个部门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刑侦专业科班出身的杨盛玉,处理起各种警务游刃有余,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全能警探。
“不务正业”却是最称职教导员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几年前,杨盛玉也曾面临职业抉择。当时有一份相对轻松、待遇相对较好的政府一单位部门的工作向他敞开大门,想到能够有更多时间照顾陪伴家人,杨盛玉有过犹豫,在几天思索之后他做出了留守的决定。“我打心底热爱警察这份职业,适应紧张繁忙的工作节奏,离不开也放不下。”就这样,杨盛玉继续留在了警察队伍。
去年1月,凭借十余年来干脆利落而又不失沉稳踏实的工作,杨盛玉升任新村派出所教导员,开始了他“不务正业”却是最称职的教导员生涯。
在新村派出所,领导班子除了各自分管的工作以外,从所长、教导员,到副所长、各中队长,每个人都有额外的分工。所长主管社会治安、教导员主管刑侦,副所长、各中队长又划分为不同小组,既抓业务、又抓队伍管理,这在无形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具体公安业务工作无缝对接在一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保证了新村派出所整支队伍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
东川区公安局副局长、新村派出所所长张万周这样评价他的搭档杨盛玉:在很多地方,“教导员”基本上很闲,干的是“软工作”,但在东川,教导员必须“文武双全”,杨盛玉就是最称职的教导员,他不仅懂管理,而且业务很强,用实际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来管好队伍,同时又能以具体业务工作的成果,来检验队伍建设、管理的成效。这样一来,激发起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民警工作起来有激情、有干劲、有活力、有归属感和自豪感。在杨盛玉的带动下,本来抽象的队伍建设管理有了载体,变得有血有肉,让整支队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和所有“政委”的认识一样,杨盛玉动情地说:“对于基层派出所的教导员而言,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要先遵守,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别人提倡的自己要先提倡,要求别人管好的自己要先管好,要求别人不干的自己要先不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给民警正面的影响。”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杨盛玉都会组织刑侦中队在岗的同事开小例会,对近期案件进行细致地分析、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分享心得体会,他也会对年轻民警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把关、指点迷津,把信息化运用到刑侦工作当中,帮助他们快速成长。采访当天的午餐间隙,杨盛玉和同事们围坐在食堂桌前,边吃饭边讨论一起盗窃案件的布控、抓捕。杨盛玉说,晚上闲暇的时候,他也会找民警交心、谈心,赢得民警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杨教导很有感召力,凡事都一丝不苟带头做,工作上的任何事大家一起讨论,悉心听取每个人的看法和意见,他对刑侦工作了然于心,并传授给我们年轻民警破案的心得体会。”刑侦中队的年轻民警李鸿如是说。
多年来日夜繁忙工作,让杨盛玉经常缺席逢年过节家里的团圆饭,也不能在节假日陪同家人外出旅游,对家庭的照顾不周,让杨盛玉觉得自己有些“不称职”。但他也十分欣慰,感激爱人对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时常关心他的健康,希望他能调节自己。感激上小学6年级的女儿乖巧、懂事,杨盛玉自豪地说:“每当女儿在同学、小伙伴面前提起我,都是一幅神采飞扬的骄傲神情。”
对刑侦破案永葆热情的“热血警探”
对一个人来说,对于自己擅长、热爱的领域和事物,总会特别用心地去了解、琢磨。对杨盛玉而言,刑侦破案就是他一直保持热爱、充满热情的源泉。
说起刑侦破案中的情报研判环节,杨盛玉立马头头是道、侃侃而谈:“静得下心、检验确定每条线索,思路要广,结合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带着不同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同时掌握信息化平台系统的运用原理,这样一来,就能对案情有准头。”
杨盛玉说,对于当天研判出准确线索的案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有所进展,这是抓住破案最佳时机的制胜“法宝”,一旦抓住机会破了案,既是给群众一个交代、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多年来的实战经验,养成和保持了杨盛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我确实对刑侦破案充满热情,每破一件案子,都会很有成就感。”杨盛玉说,一次,东川一位80多岁的抗美援朝志愿军人,具有一生纪念意义的军功章被盗,老人焦急万分,杨盛玉二话不说,经过对监控线索一番细致研判后确定了嫌疑人,顺藤摸瓜一路追到楚雄姚安,将这伙流窜作案的盗窃团伙一网打尽,拿回了老人的失物,面对老人老泪纵横的感激,杨盛玉打心底感到欣慰、畅快。
此外,很多时候需要到外地抓捕犯罪嫌疑人时,杨盛玉都会亲自带队出发。去年,一次到宜良追查嫌疑人车辆时,当地配合办案的一位民警得知杨盛玉教导员的身份后,不禁发出疑问:“你们东川的教导员怎么还管具体工作?”同行的新村派出所刑侦中队民警解嘲道:“哪里需要我们杨教导,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去年,由杨盛玉带队跑遍全省各地抓捕的嫌犯达50多人。
成为教导员的一年多时间,看着年轻民警迅速成长,处理案件的技术越来越熟练,新村派出所整支队伍的精气神足、团结向上,这让杨盛玉倍感欣慰。展望今后,杨盛玉语气坚定地说:“让队伍保持昂扬的干劲,让东川刑事案件越来越少、治安越来越好,这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编后语:赤诚之心铸就爱民警魂,新村派出所教导员杨盛玉,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建设等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起了其他派出所由副所长或刑侦中队长分管的刑侦工作,他的这份“兼职”,让新村派出所在侦破各类刑事案件上屡屡建功。说起来很普通,杨教导员兼职做的工作其实也就是一位基层警官的本职工作,但不是每一位教导员都愿意去做这些不属于自己“本分”的工作。因此,杨盛玉值得我们点赞,东川公安局优秀民警扎堆出现值得点赞。平凡事迹见证伟大。透过东川区9位基层公安民警的事迹,我们对“公安”和“民警”两个称呼有了新的认识。公安,公安,心中有公,人民才安。民警,民警,不仅是“人民警察”的简称,在警察的前面加上人民二字,就是要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人民警察,打击犯罪,增加老百姓的安全感,是在改善警民关系;民警公正、规范执法、文明服务,也是改善警民关系的有效手段。
这些基层民警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牢记为民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党和人民对公安民警的基本要求,作为自觉奉行的价值追求,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把大爱融入了职业,用一颗赤诚之心铸就了爱民的警魂。
东川民警的故事启示我们,为人民服务必须尽心尽力,拥有一颗火热的心。只要自觉地践行核心价值观,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真心为民办事的行动,去做个群众身边的好人,如此,也是在凝聚道德力量,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