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坚守基层、甘于奉献的光荣镌刻在东川警界,这份光荣属于不善言辞、只认埋头苦干的“老黄牛”黄兴才,一个在东川山区、城区基层派出所副所长岗位上坚守了10年的警官。从大山深处的拖布卡到城区的新村再到乌龙山区,黄兴才18年的警察生涯,在东川偌大的版图上画上了一个三角,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在变,不变的是黄兴才作为一名东川人民警察,那份源自心底的责任与担当、使命与自豪。
事迹·“老黄牛”作风十八年如一日
夏季的东川,清晨便是接近30摄氏度的酷热天气,记者一行3人驱车沿着正在修建的东倘公路,从东川城区奔赴乌龙新区,倾听众人口中“老黄牛”警官黄兴才的警察故事。
中等的个头、黝黑的皮肤、干练的短发、炯炯的眼光,配着一身整洁的警服,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在乌龙镇派出所,记者初次见到黄兴才时,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刚刚处理完一起警情的黄兴才,不紧不慢地向记者讲述起他十八年的警察故事,谈吐之间,黄兴才显露出了寡言少语甚至略显腼腆的性格。
老家在东川拖布卡镇的黄兴才,作为当年家乡少有的大学生,考入了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刑侦专业。毕业后的黄兴才被分配到了位于金沙江畔、大山怀抱中,夏天酷热、冬天寒冷的播卡派出所,开始他难忘的警察生涯。他说:“当年全家省吃俭用供我上学,才有了我的今天,当时心里只有回家乡工作一个念头,离家近能照顾家。”
就这样,在条件艰苦的播卡派出所,黄兴才一呆就十年,2005年开始,担任副所长。黄兴才感叹:“在播卡所,案子数量虽说不多,但每一件处理起来却都不容易,翻山越岭、连日连夜是家常便饭,但这十年对我而言是一段相当宝贵的工作经历。” 十年的磨炼,锻造出如今的黄兴才凡事亲力亲为、勤恳踏实、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式工作作风。
2007年,经过工作调动,黄兴才从偏远山区的播卡所,来到了东川中心城镇铜都街道的新村派出所,出任副所长分管治安工作。一开始,黄兴才本想着自己十年案件处理经验积淀,也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城区所的新挑战,也能方便照顾家人,但随后的8年,却是他工作以来压力最大、经常过家门而不入的“高压时期”。
从一开始,新村所一个星期的案件处理量相当于山区一年的处理量,让黄兴才倍感压力。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东川严打治安、刑事案件的几年间,一个月有半个月时间晚上都在派出所值班。黄兴才说,往往一天大小工作结束回到家,常常已到凌晨,此时家人已经入睡,而第二天一大早出门,家人还未起床,巡逻执勤过家门而不入也是常有的事情。
黄兴才在新村所的7年时间,可以说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处理打架斗殴、黄赌毒等案件,一天忙活完终于到可以回家的时候,他只想睡个好觉,但有时候刚睡下去,有紧急情况又得立马起床去处理。新村所的工作最累,却最充实,经过这段历练,让黄兴才更加从容。面对新村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黄兴才也曾想过放弃,也有过转行有更好待遇的职业选择,但他选择坚守。
回忆新村所的工作经历,黄兴才十分感慨。他淡然地说:“尽管新村所的工作压力巨大,又苦又累,但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支撑着自己继续奋斗。”
精神·不甘清闲“为难自己”
在东川公安工作“有为才有位”人才激励机制的促动下,黄兴才凭借多年在基层公安岗位上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富有成效的工作业绩,今年1月,他升任乌龙镇派出所所长,再次回到熟悉的基层派出所,开始了新的工作历程。在常人看来,升任一把手,黄兴才完全可以落得清闲,可是,黄兴才并不这么想,于是,初到乌龙镇派出所的黄兴才马不停蹄地将成效显著的新村工作法,根据乌龙镇的实际情况推开实行。
黄兴才因地制宜,针对难以处理的超载、酒驾、无证驾驶、不戴头盔、农用车违规载人等交通乱象,不分时段、地点堵卡,以劝导教育与严格处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法不容情的重拳整治。经过几个月的重点整治,现在,乌龙镇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已有明显提高、交通出行更加安全。除此以外,秉承着“打小”、“打早”,主动干预、提前防范的治安防控“新村经验”在乌龙镇推开,将家庭、邻里间的争执、纠纷,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严防刑事案件发生。
“自黄兴才到任以来,通过常说、常查、常管,严打、严防、严治、严管的工作方法,重点进行交通整治、消防隐患排查、监控探头安装几项重点工作,开始构建乌龙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短短几个月,乌龙镇社会治安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曾在新村派出所与黄兴才共事过8年时间的乌龙镇政法副书记杨树春评价黄兴才的工作。
乌龙中学校长张天敏说:“黄所长对我们学校近700名师生的安全特别上心,经常看到他和同事在学校周边巡逻,排查学校周边环境,配合学校组织开展消防、防震演练。”每天晚上9点10分,乌龙中学晚自习结束时,都能看到黄兴才或是其他民警在学校门口巡逻的身影。在乌龙新区新大街开餐馆的马景说:“每天晚上,派出所的民警们都会开着警车、闪着警灯在街上巡逻,以前在街上超速飙摩托车的社会青年被制止住了,治安好了,我们开店也安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来到乌龙镇短短4个月时间,黄兴才和他的队伍已经在乌龙镇群众中树立起干实事、保平安的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在所有同事眼中,黄兴才是一个少说多做的实在人。“老黄干了十年副所长、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工作上有过接触,还是普通群众,只要是认识他的人,对于他的工作和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黄兴才的搭档,乌龙派出所教导员宋兆亚如是说。宋兆亚说,在工作上,黄兴才属于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人,他工作踏实、没有私心,经常加班加点,一定干完工作才休息。一个沉稳踏实、一个雷厉风行,在黄兴才和宋兆亚的带领下,乌龙派出所无论从队伍凝聚力、战斗力,还是民警的精神面貌、工作干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
乌龙派出所副所长张友周曾在播卡派出所与黄兴才共事过两年,如今两人又成为战友。他说:“黄所长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他自己首先肯定做到、做好,这让大家都有了干好工作的积极性。”
“虽然共事时间不长,但黄所长的实干精神,尤其是他在治安管理以及基础信息采集等方面颇有心得的工作方法,对于我们几个年轻民警业务能力的提升帮助巨大。”今年2月刚调到乌龙派出所负责户籍管理工作的年轻女民警李亚红说。
愧疚·“希望女儿长大后能理解我”
工作之外,黄兴才也是一个有家有室的平常人,但逢年过节家人团圆,到假期一家人休闲、游玩,这些对于平常人来说平常不过的事,到了作为一名东川人民警察的黄兴才这里,变成了一种奢望。
“以前爸爸在城里的时候经常见不到,现在更加见不到了,有时候很想见到爸爸。”这是黄兴才女儿的心声,黄兴才女儿今年上小学4年级,至今他只参加过1次女儿的家长座谈会,谈及照顾不周的家庭,黄兴才的眼神里透出了愧疚的神情。
黄兴才与爱人结婚12年,由于爱人在东川精神病医院三班倒的工作,夫妇两人“高危”的职业性质、不固定的工作时间,在绝大多数时候,女儿的生活起居只能交给老人照顾。对此,曾经不止一个人对黄兴才说,你去找找关系调动一下爱人的工作,你两口子总要有一个要能照顾家里吧!可是,黄兴才并没有这样做,与爱人舍了小家的团圆,继续坚守在“高危”的岗位上。
如今,在乌龙所的四个月,黄兴才带头值班,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大多时候他只能通过电话与爱人、女儿沟通。对于家庭,黄兴才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女儿长大后能理解自己的工作。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只要保持勤恳,你总能和时间打个平手。”展望未来,黄兴才说,把工作干好、治安稳定、群众安心,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让乌龙成为东川安定、和谐的“后花园”,为创造东川“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平安目标继续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 老黄牛精神永不过时,“警察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才当警察的时候以为警察的职责就是抓坏人。与群众打交道久了,才慢慢悟出来,抓坏人仅仅是警察的职责之一。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才是警察的最高职责。”这段话不免让人深思,眼高手低者显然不会有这般觉悟,心态自卑者显然不懂这些,等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显然还来不及这样想。能这样想,能这样做的警察是黄兴才,一位在东川山区、基层派出所副所长岗位上坚守了十年的警官。
黄兴才不是一位喜欢挑自己轰轰烈烈故事讲述的警官,他的故事更着力于将群众家庭、邻里纠纷,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严防刑事案件发生的过程,尽管我们知道他也有深山禁毒路途中翻车差一尺滚下悬崖的惊险,但他更愿意谈构建乌龙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措施。谈到个人,则只有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对家庭对女儿的愧疚之情。
缉毒敢舍身,平时能忘我。扎根基层多年任劳任怨,把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当做自己的最高职责,这是久违的“老黄牛”的精神。“老黄牛”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计较自我得失,不看重回报,做“老黄牛”往往影响自身“发展”,所以“老黄牛”难得,“无声”“老黄牛”更是难得,他们需要社会的尊重和鼓励,更需要我们的效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