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川东信公证处在“严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中,改进作风,提升质量,把法律服务送到困难群众家中,受到群众好评。
11月初,吴女士半信半疑,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走进东川东信公证处,说:父亲今年过世,没有遗嘱,留下了一套房产。不想日后扯皮,该怎么办?公证员了解吴女士的家庭情况后,慎重答复:其父留下的这套房产,法定继承人为吴女士、她的爷爷、奶奶、母亲和弟弟。根据现有法律,公证员还着重指出两点:一是若要出售房产,必须五个法定继承人一致同意,才可以办理房产买卖、过户手续。二是吴女士的爷爷和奶奶年逾九旬,若其中任意一人过世,在没有留下遗嘱的情况下,本该由老人继承的房产份额将再次发生继承,由老人的法定继承人继承。公证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法律法规,吴女士意识到了处理父亲遗留房产的紧急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暗自庆幸登了公证处的门。
吴女士回去后,立即找齐法定继承人,经过商量,大家一致同意把房产过户到吴女士母亲名下,其他法定继承人不再继承房产。吴女士再次找到当初给自己提供咨询的公证员,正式提出办理申请。由于吴女士的父亲生前没有立遗嘱,就意味着吴女士母亲要到东信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同时,其余法定继承人全部要到公证处办理放弃继承声明公证。吴女士爷爷奶奶腿脚行动不便,且山路崎岖,从他们的居住地拖布卡镇新街村到拖布卡镇,有来回不少于十公里的山路,步行的话,一个来回,青年人也至少得花上两个小时。就算两位老人可以走到拖布卡镇,从拖布卡镇到铜都镇的公路,有出了名的33道回头弯,不少人会晕车狂吐,吴女士也不敢冒风险让老人坐车。吴女士十分着急,既担心因为老人无法来位于铜都镇的东信公证处,导致公证无法办理;又担心时间一长,枝节横生,再次发生变故。
今年以来,东川区东信公证处围绕东川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为实现“五个东川”,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一是实现由注重房产类公证向服务公民人身财产权利转变。二是实现由注重大工程项目公证向服务小微企业发展转变。三是实现由注重服务城市建设公证向服务“三农”与民生工程转变。坚持公证亲民、护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公开承诺涉农公证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办理、优质服务”的三优服务。今年,像吴女士这样的公证业务,公证员已是上山下乡,主动为民办理过多起了。
在备齐必备的材料后,公证员专门抽了一天时间,一大早就随同吴女士开车60余公里到东川区拖布卡镇。公证员背着公证资料,顶着烈日,徒步十余公里,找到了两位老人。两位老人眼花耳背,长久没出过村了,瞧着身着制服的公证员,除了充满了好奇,还带着些许敬畏。为确定两位老人放弃遗产继承的意思表示真实,并非是受外力影响作出。公证员再三为两位老人解释相关法律法规,核实事实,按程序为老人办理了公证相关手续。
完成了上述手续后,公证员整合所有材料,第一时间为吴女士的母亲出具了继承公证书。并将公证书送达吴女士母亲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