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云,58岁,在东川交警城区中队。30年,他一直在交管一线工作,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于2004年警种争先创优活动获评“交警业务能手”,2010年、2011年东川区公安局嘉奖,在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后,荣记三等功一次。
2011年,昆明市创建国家卫生文明城市工作进入关键时刻,东川区作为被抽检单位之一,将代表昆明接受考核,而位于东川城区的集义街因其周边道路农贸市场较为集中,乱停乱放、占道经营违法现象突出,交通秩序混乱,如何管理好、治理好这条名路,成了影响我队创卫工作成败的关键,老王毫不犹豫接过了这个“硬骨头”从此,每天清晨7时至晚上19时,他就带领几名协管员、民兵守在这条道路上,疏导交通、指挥车辆停放、纠正交通违章,几乎一刻不停,4月的一天,因为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引起老王转氨酶突然升高,东川区人民医院下发了病危通知,老王被单位紧急送往昆明救治,住院33天、在家休息10天,老王就毅然返回了工作岗位,领导问他:“怎么不多休息几天?”老王回答:“闲着,安不下心来啊。”最终,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迎来了昆明创建国家卫生文明城市成功的喜讯。
2015年3月,声势浩大的整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专项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始了。东川区也再次迎来了国家卫生文明城市复审工作的到来,其中的重要性,工作的强度不言而喻,为确保复审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老王和他的战友们再次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就像是命运的安排,老王这一次依然承担了集义街的道路交通秩序管治工作,老王没有抱怨没有退缩,时隔四年,东川城区的道路没有变化,路依然是那些路,城还是那个城,可道路上的机动车更多了,车流量也更大了,在集义街农贸市场门口的路面上、人行道上经常停满了车辆,交通状况不容乐观,复审工作又迫在眉睫,老王二话不说,带着组员说上就上,不厌其烦、不怕辛苦,再次拿出了“啃硬骨头”的精神,一辆一辆劝,一路一路清,有时候稍微不注意,车辆驾驶人停下车子就进入市场,也不管车子停的对不对,停的正不正,转眼就连人影都看不到了,没有办法,老王只有和战友一道,一辆一辆抬,又一遍一遍清,加上每周还要轮值2天的夜班,繁重的工作、炎热的天气,导致队伍中连续出现了2人中暑的情况,老王虽说“幸免”,可也让将近60岁的年龄,每天下班回家都腰酸背疼,家人在埋怨,同事们也劝道:“老王,都这把年纪了,还有糖尿病,你还拼啥啊?”老王总是笑着说:“老倌了嘛,闲不住。”
3月6日,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老王来说,却是他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他最敬爱的老父亲去世了,因为工作的原因,老王连父亲最后的一面也没有见到,作为家里的老大,老王强忍悲痛,含着泪水在最后陪伴了父亲5天以后,就返回了工作岗位。
5月24日,老王到大队执法办处理执法单据,在离开时,不慎被执法办地上的网线绊倒,老王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左脚脚背在摔倒的瞬间翻转变形,去到医院后,整个脚背已经肿胀发紫的如馒头般大小,古人云“伤筋动骨一百天”,可老王仅接受治疗一周后又再次返回了工作岗位,看着老王一瘸一拐的走路,还在坚持着高峰值守、上路查缉,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不由感到汗颜。
老王的故事,一桩桩一件件,说不尽道不完,让很多人佩服,也让很多人困惑,说实话,老王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妻子没有工作,一对儿女又相继下岗失业,整个家庭的重任都压在老王的身上,可是什么就能让老王三十多年如一日,不搞特殊,不求照顾,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我想,只是因为在他的心中、在他的血液里始终存在着、流淌着一种信念——那叫责任。因为责任,他把汗水全部洒向了交通管理事业,因为责任,他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倾尽心力,无私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的神圣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