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天早上,家住凯通路供销社小区的陈大妈刚起床就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搞得她闷闷不乐。那天早上,她按照每天的习惯,起床后先给养在鸡笼里的两只老母鸡喂食,然后再去锻炼身体。可当她端着鸡食走到鸡笼旁边,却发现鸡笼的小门是开着的,里面空无一物,养着下蛋的两只老母鸡不翼而飞。大妈心想,人们不是讲现在东川的治安越来越好了吗,怎么还会有偷鸡摸狗的人呢?按理说两只鸡也管不了几个钱,按市场价值算也不过一百五十元左右,干脆忍忍算了。想着想着,大妈把盛鸡食的盘子放在鸡笼旁边,出门来到晨练的广场,和大家一起锻炼身体。
听着音乐,大妈的身体开始舞动起来,可是总感觉精力集中不起来,音乐也不如往日顺耳,觉得别扭。跳完舞后,完全没有了往天那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心里感到有一些堵。
旁边的舞伴发现大妈跳舞心不在焉,收场后几位好友围拢过来问其原因,大妈最后还是忍不住把事情跟大家说了,大家于是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中心议题就是一个,叫她去派出所报案。最后在大家的撺掇下,陈大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新村派出所报案。没想到派出所的民警耐心地听完她的诉说后,不仅立了案,还马上把她们附近的监控调出来查看,锁定了两名嫌疑人。他告诉大妈说会争取早日破案的。
大妈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中午,派出所就打电话通知她说两个偷鸡贼已经抓到了,并告诉她说,这两个人已经是第二次盗窃了,所以两个人都被送东川拘留所拘押十天。这让她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同时非常佩服警方破案的神速。她迅速地把这个消息通知了左邻右舍和要好的舞伴们。
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产生疑问,现在的警察还会管偷鸡摸狗这类小事吗?要是放在三四十年前还有可能,现在,哼哼,再说,两只鸡市场价值不过一百多元,值得这样兴师动众吗?
我跟你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故事”时,和大家一样,我也充满了疑问,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不过确有此事。
省委省政府在昆明召开东川、寻甸行政区划调整现场办公会,正式宣布昆明撤销地级东川市,并入昆明市设立东川区。撤市设区后,东川成为距昆明主城最远的区,两者相距150多公里。当时的东川形势非常严峻:经济连续下滑,国有大一型企业东川矿务局面临破产,地方企业朝不保夕,失业率高达百分之40.2%;四分之一以上的市民靠低保维持生活,1.06万名东川矿务局离退休人员需要安置;6.5万名采空区、塌陷区和地质灾害区群众需要搬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陷入停滞状态,整个东川“山河破碎、企业破产、城市破旧、希望破灭”。有的人因此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还有的人趁机浑水摸鱼,四处作案,社会治安状况堪忧。2004年,东川建立再就业特区,开始了二次创业和转型,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由于各种新、老问题交织,社会治安触点多、燃点低,其间又受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犯罪案件一度陷入“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怪圈。2012年以来,东川受“牛奶河”事件、环保、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大面积停产,房地产市场受到冲击,失业人员大量出现,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与此相反的是,社会治安却很稳定,人们的安全感比往年反而增加了很多。
人们不禁要问,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自2012年以来,东川区公安局以“零容忍执法、服务型警务”为抓手,提出了“整治、巩固、冲刺、提升、和谐”的五年规划,逐年加速,稳健做到一年一小步、两年一大步、三年上台阶、四年创一流、五年达目标。
按照此目标,东川区公安局把2012年定位为“严打整治年”,在全区掀起了严打整治的风暴。当年行政拘留人员达1357人。抢劫抢夺警情发生31起,比上年下降77.5%。取得初步成效。2013年为“巩固年”,抢劫抢夺警情同比又降了67.74%;2014年,“两抢”案件仅有20起,比2011年下降了85%。今年以来首次实现“两节两会”期间连续三月命案、“两抢”案件“零警情、零发案”,天罗地网式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
说起拘留所,很多人都感到陌生,一般没事的人都不愿意到这里。拘留所的全称为治安拘留所,是对被裁决治安拘留的人执行拘留的场所。一般拘留分为5天以下,5~10天,10~15天以上,有些两个违法行为并处的,可以在20天以上。因此除犯罪判刑的以外,大凡进到拘留所的人进行拘留的人,一般都是违法比较轻微的,大多达不到判刑的标准。
从东川拘留所成立以来的十五年,可以说是东川历史上比较特殊的时期。
2000年8月,为维护东川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环境,经过慎重考虑,经省公安厅批准同意,原东川市第二看守所经过简单的修复,就作为新成立的东川拘留所的场所使用,拘留所定为三级,属单设小型所。东川拘留所成为昆明十四个县市区中除主城区外唯一设有拘留所的县区。为正科单位,2007年6月,搬迁至东川区戒毒所旧址(现华新水泥厂对面)。
拘留所成立之初,工作环境艰苦,各种条件也比较简陋,办公费一个人每月只有100元,办公车辆也没有。经过不懈努力,2004年,办公经费纳入区政府财政预算,条件开始有所好转。2012年以后,新一任公安局长上任后,到拘留所调研,要求大力改善拘留所条件,东川拘留所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专门设立未成年人、妇女监室,洗澡等相关设施得到配备,各种人性化管理得到加强。现在,全所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办公区面积2500平方米,设拘留室6间,面积450平方米,设计关押量60人,床铺60个,人均铺位面积3平方米。拘留室分为严管和普管两种。平均日关押量为40人左右,最高峰达到90余人。有民警9人,(其中所长1名,副所长2名,女民警1人),医生1名,协警10名。
自2000年成立以来共拘留10066人(至2015年10月23日,其中2012年以来收拘7000余人),15年来未发生民警违法违纪事件和安全
事故。
如今,原东川市第二看守所作为东川拘留所的新址正在进行彻底改造,待工程全部完工后,东川拘留所将重新搬入新家,那时,各种软硬条件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
在一般人的眼中,拘留所就是负责把送进来的人看好守住送走,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事了。其实不然,拘留所除承担区域范围内关押任务外,还要负责对拘留人员进行法律、道德、形势教育;掌握被拘留人员思想动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证治安拘留所的安全。说白了,治安拘留和关押只是手段,是外在的一种形式,关键的是要对被拘留人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出去后不再
犯错。
自2012年开始严打以来,东川拘留所拘押的人员陡然增多。据统计,自2000年成立至2011年,东川拘留所拘总共拘押违法人员3000人左右,平均每年300人左右。2012年至今,共拘押了7000多人,平均每年1800人左右。
面对如此大的人群量,全拘留所20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可想而知。那要怎样才能完成呢?
对于一些对拘留所不了解的人员,比如说第一次进来时,以为是进监狱;特别是一些无心犯错的人员,思想上就非常想不通。针对这些现象,就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有一回一个人被送到拘留所时耍赖撒泼,睡在地上不起。通过半个小时的劝说,把他说通,化解了矛盾,拘留完后顺利地出去了。如果不做通工作,一些人进来后会几天滴水不沾。
拘留所所长尹学奎给我讲过一件事情:一次,在快要下班的时候,他接到电话,说城里要送四五十个人过来,要他们做好接收的准备。放下电话后,他立即通知所里的人员分头做接收前的准备工作。过了一会儿,警车就带着人来到了门口,尹所长带着拘留所的同志们配合区局的民警把需要拘留的人员全部集中到所里的空地上,逐一办理接收手续。由于每一位人员都要挨个登记、核查、对比信息,等到把全部手续办完后,已是凌晨三、四点钟了。几年来,像这样的事情他已经记不清发生过多少次了。从2012年后,拘留所工作量加大,在岗人员经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工作量非常大,尹所长的血压经常升到150、160。
为了有效管理所里的违法人员,几年来,尹所长和所里所有人员探索了许多新的模式。
在安全方面,对羁押的人员,实行24小时全方位安全监控。每天认真安排被拘留人生活、学习和文体活动,保证被拘留人不少于2小时的拘室外活动。严格执行被拘留人财物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标准为被拘留人提供饮食,制定每周食谱。建立医疗卫生防疫制度,医生每天2次巡诊。设置远程QQ视频会见系统,方便被拘留人与家属会见。每天带班所领导、值班民警和医生必须两次进入拘留室开展安全检查和掌握被拘留人思想动态,每天带班领导在监控室值班1小时,对录像进行回放,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整改,确保监所安全。
在教育方面,对羁押人员每天早上9点利用电教系统播放公安部制作的《与法同行》教育片1小时,讲解包括在押人员的权利义务,每天要做的事情,作息时间,让羁押人员写心得体会等;每天下午上课2小时,仅今年以来受教育人数就达2万余人次。让被拘留人讨论:“我的行为错在哪里”、“我违反了哪一条法律法规”、“我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我的行为对家庭及自己造成了什么影响”等问题,民警从中指导。下午上课,学习东川公安局的开展的严打、工作目标、一些承诺,结合中心工作讲解《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法规和全区的社会治安形势,放宣传片《筑梦东川》,结合全区发破案情况向被拘留人及家属宣传区局“四必”工作,通过以往的数据和现在的作对比,宣传打造“法制东川、外地人向往、本地人自豪”的目标。切切实实让被拘留人感受到东川的治安好了,感受到今天的东川警察是在为东川人民打造平安东川,法制东川。还组织家属观看,加入微信,通过加大宣传,通过一些案例,对方针政策等内容,通过多媒体等形式,使被拘留人员从心灵上有所触动,出去后不再违反相关法规。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把民意引领警务融入到日常管理和会见工作中,向被拘留人家属宣传东川·110微信平台的作用,正确引导家属及被拘留人加入东川·110微信平台,目前完成300余人。组织被拘留人家属参观拘留室,了解被拘留人生活,消除家属顾虑,配合拘留所进一步做好教育帮教工作。让大家明白,打击违法犯罪只是一种手段,要学法、懂法、用法,出去后能支持公安工作。2012年开展严打以来,通过感化教育,重新违法犯罪的人员比起以前已经减少很多,原来关的人少,现在人多,气氛好,互相学习。像多次违法的人,家属等对他的看法会有改变,朋友不愿意和他相处,对他也是一种教育。
在加强被拘人员管理的同时,对在职在岗的工作人员(队伍)也加强了管理,一条条刚性管理的制度被严格执行。
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改变以往一看二守三送走及拘留所就是养老之地的思想认识。要求所领导以身作则,每天带领民警、医生和协警认真抓好收拘、管理、教育和出所等环节的工作,落实好“被拘留人一日生活制度”。现在,所领导和民警在岗在位,各自岗位有事做了,民警工作充实了,牢骚少了,工作也实实在在地开展了。
在纪律作风上,每个星期都严格上班,按时点名,严格请销假制度。工作干不完的,每十天要表态一次,通报扣分,绩效考核,同时年底考核也要受影响。凡生病民警、协警请假必须有请假条和医院处方,否则以事假记录,请事假一天扣除一天超时补贴,一个季度通报一次请假情况,做到民警、协警请假公开透明,规定请事假可以以公休假抵消。
在工作中,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歪风邪气,做到不抽被拘留人家属一支烟、不吃被拘留人家属一顿饭,要求民警做到的,所领导必须做到。接待一律在拘留所食堂,一个季度通报一次公用经费和给养使用情况,做到财务公开透明。
在安全管理上,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制度。在执法过程中,细化和完善执法管理制度和流程。收拘被拘留人法律凭证必须合法齐全,严格办理请假、不予收拘、停止执行拘留和解除拘留手续,实现了收拘、管理、教育、解除等环节信息化办公和网上操作流程,建立了人像比对系统,实现全所监控全覆盖和图像数据上传,监控录像保存达到21天,结合拘留所实际制定了36个规章制度,规范了拘留所执法行为。统一拘留所标识标牌和被拘留人识别服。每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检查工作,聘请了3名执法监督员,设立了所长接待日,仅2015年1至10月就接待群众13次;征求被拘留人家属意见10条;组织向社会或被拘留人家属开放活动12次。
抓好创新管理教育模式。每天由1名带班所领导和2名民警4名协警负责值班、巡视和收拘工作,由1名所领导和1名民警负责管教工作。
通过严格的规范管理,拘留所从所领导到一般职工每个人都在努力干工作,没有人有怨言。大家的共同感受是现在东川的社会治安好了,警察干事好干了,自豪感增强了。
(四)
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包括新加坡等西方国家,都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大环境会影响个人,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东川区公安局自2002年以来,就是按照“规矩”来画“方圆”的。为此,全区公安干警付出了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就拿东川拘留所来说,几年来,通过根据《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指导意见》,建立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化解社会矛盾和宣传教育工作。针对群体事件、法轮功人群、农民工讨薪、夫妻间打架、未成年人等群体违反治安管理的,采取不同措施,制定不同计划,组织民警开展矛盾化解工作。
一位给长期在外给老年人照相的河南人因为无证驾驶,被拘留处罚,通过对他积极教育,他说,我在外几十年了,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从来没有人查我的驾驶证件,没想到在东川还被查了,虽然被拘留了几天,但我口服心服,这是为我好,为我负责。在其思想转化后,又让他给其他人谈感想,感化教育他们,效果很好。
还有一位巧家驾驶员,脚上痛风,常年驾驶一张大货车到各地拉货。今年在东川被查获拘留。在拘留所通过民警的教育感化后,他从内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再也不开大货车了。
现在,通过几年的整治,东川本地人违法犯罪的人少了,在拘留所羁押的外地人比较多,他们普遍的反映是东川的治安比较好,在他们老家一般的违法行为没有人管,在东川都是严格查处。
现在,你随便走在东川的大街小巷,随便问一个群众,只要说到东川的治安,东川的警察,大家无不交口称赞。
我觉得,这就是对东川公安工作的最大肯定。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石玉石,不如老百姓的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