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文新闻

东川区民情驿站“知听解促”四字诀 抓实基层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1-12-09 09:07:27作者:东川区政法委来源:东川长安网

东川区按照“先行试点、建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工作思路,注重“知听解促”四字诀。率先在9个乡镇(街道)20个村(社区)建立民情驿站,推进“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实现基层群众困难诉求一站式在驿站解决。

自2020年12月民情驿站建设以来,东川区20个民情驿站共排查化解群众纠纷213件,其中,婚恋纠纷72起,邻里纠纷63起、经济纠纷40起,土地纠纷30起,其它纠纷8起。

微信图片_20211207093150

“知”党情,强化驿站“驱动力”。坚持党建引领,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情驿站试点创建中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为副组长,乡镇班子成员为指导员,村(社区)为站长,社区民警、网格员、调解员、社会治安志愿者等为成员的工作模式,对群众来访和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及时掌握、及时上报、及时化解,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同时,依托驿站平台,定期组织政策宣讲、形势分析、群众家访座谈和讲党课,及时传达讲解中央和省、市、区重要会议精神和发展决策,提醒群众防范法律风险,教育群众养成学法守法尊法用法护法的习惯,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塑造安全防范的“前沿阵地”,强化驿站“驱动力”。

碧谷街道嘉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警务+物业+居民”建立民情驿站三级责任体系,打造为民办实事的“战斗堡垒”。通过安排人员驿站值班和开通24小时“民情服务热线”,收集矛盾纠纷信息,制定民情网格包保细化表,切实将群众的困难协调解决在基层。

微信图片_20211207093154

“听”民意,聚焦群众“急难愁”。建立“驿站吹哨、党员报到”、“驿站吹哨、乡镇报到”、“驿站吹哨、部门报到”、“驿站吹哨、领导报到”四级吹哨报到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下访制度、政法干警挂钩联系走访制度。本着与其让群众“多跑路”不如干部“多跑腿”的原则,构建“部门联合接访”、“一把手周五接访”、“领导班子带队下访”等工作机制,采取定向专访、上门走访、定期回访等方式,通过拉家常、聊生活、谈变化的方式,耐心倾听群众所反映的问题,面对面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百姓诉求,及时收集掌握村情民意,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了群众诉求“可表达、有人听、能处理”,促成了群众上访变干部主动下访、群众无序上访变干部定点接访、群众重复上访变干部定期回访“三个改变”。

阿旺镇依托民情驿站,创新 “五重”大起底网格化管理模式,围绕影响辖区安全稳定的“十类重点人员、十九类重点纠纷、十一个重点部位、九类重点场所、四个重点时段”,开展全覆盖、无盲区、无遗漏的梳理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现场接访群众22起176人次,开展入户化解矛盾纠纷6起22人次;办理12345市长热线66件,办理信访件78件。

微信图片_20211207103139

“解”民忧,搭建干群“连心桥”。按照“居民议事”流程收集问题、科学分析、分级分类、明确责任人、落实化解举措、协商化解、事后走访反馈等,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双向”报送制度和排查责任“双绑”倒查制度,聚焦群众“急难愁”,形成“问题收集—驿站吹哨—部门报到—问题处理—答复反馈—综合评价—核实销号”闭环管理,推动各级各部门力量下沉,有效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充分利用乡镇信访干部、网格员、调解员、社区民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网格优势,坚持以“三到位一处理”为工作原则,找准矛盾“症结”,用好用活政策,做到对群众反映合理诉求解决到位、群众生活困难帮扶救助到位、群众无理诉求解释疏导到位,违法信访行为依法教育处理到位,确实解决服务基层和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民情驿站从解决群众闹心、领导操心、人人关心的事情入手,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及时解决群众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对辖区的民间纠纷解决、两委换届、殡葬改革、疫情防控工作有了显著促进作用,“民情驿站”真正成为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拖布卡镇以现有的调解室为依托,整合村两委、村监委、调解员、网格员等现有资源和力量,将民情驿站建设成为白鹤滩移民搬迁群众反馈问题、表达诉求,排忧解难的服务站,坚持以“三到位一处理”为工作原则,找准矛盾“症结”,用好用活政策,做到对群众反映合理诉求解决到位、群众生活困难帮扶救助到位、群众无理诉求解释疏导到位,违法信访行为依法教育处理到位。摸排重点对象25人,并进行包保,化解矛盾纠纷40余件,办结积压信访件3件,回复区长热线问题88个。

微信图片_20211207171855

“促”和谐,构建治理“新格局”。坚持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先导,强化纵横协同配合,注重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实现全区相辅相成、一体互动,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实在在促发展。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接访方式,搭乘互联网快车道,将视频接访系统延伸到村(社区)民情驿站,疏通群众诉访渠道,使群众通过视频接访直接点名乡镇(街道)、区级部门或相关领导接访,由信访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领导接访,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反映诉求,降低群众信访成本,促进信访问题就地解决,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通过民情驿站试点建设,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确保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工作目标,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