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文新闻

东川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落地开花——桥北社区“最差社区”到“先进典型”的蜕与变
发布时间:2022-03-29 08:32:09作者:东川区政法委来源:东川长安网

东川区碧谷街道桥北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以原东川市矿务局关闭破产时期退休职工,下岗工人及遗属为主体的老年人社区,有人口9359人。过去,由于诸多原因,干群关系不和谐,信访矛盾纠纷频发,桥北社区一度成为东川区“信访大户”。

对此,碧谷街道桥北社区转变工作作风,借鉴“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社区民情驿站为平台,强化“三治融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构建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社区改变一目了然。

志愿活动

以党建引领,固本强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党员联系群众和党员谈心谈话等多项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抓好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请专家、学者和上级领导传达、宣讲中央、省、市、区各级有关精神,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增强宗旨意识,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在党员中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拉近社区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从思想深处逐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社会治理“软实力”。此外,积极构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联动,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党建带群建,聚焦群众需求,全面梳理多方资源,精准匹配,激发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加强信息互通和平台共享,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区域大党建新格局。

实践创新,部门联动,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桥北社区立足实践抓创新,充分发挥自我管理优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成效可见。积极探索社区社会治理模式,加强社会组织党建,不断强化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建立楼幢长制,打通群众与社区的信息通道,为社区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服务群众创造时间保障。加强多方资源的统筹整合,部门联动,构建社区大协作大发展格局,形成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共同参与、多元共治的治理服务体系。同时,一方面推行社区扁平化管理,按照“规模化推进、精细化服务、长效化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同时承担业务工作和网格职责,实现一岗多责,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另一方面,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以社区党总支为统领,依托民情驿站,做好民情收集,纠纷调解。以解决社区居民实际困难为工作方向,将问题进行分类排序,制定解决的方案和程序,并确定主要责任人,集中精力限时办结,防范化解突出风险,逐步实现居民的困难或问题不出社区,大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实现了社区社会稳定、和谐。

老年人爱心小饭桌

搭建平台,携手共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把社区民情驿站变为“暖心站”,开设“老年人爱心小饭桌”,以解决老年人家庭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建设特色儿童之家 “四点半学校”,为社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课后学习活动场所,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着力打造关怀特色服务型社区典范。通过结对帮扶,献爱心、送温暖活动,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残疾人以及孤寡老人,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义诊、理发、送医送药活动累计150余次。组织挂钩以及辖区单位、社区文艺队、居民群众、学生积极开展义务植树、诗歌朗诵、文艺演出、气味游戏、才艺表演等主题活动,增进社区、单位与群众的凝聚力,搭建了单位参与社区各项工作建设平台。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救助,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主动上门排查,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实现应纳尽纳。累计办理低保5300余人;累计开展临时救助79人次,发放救助金40多万。走访慰问贫困户累计200余户,发放慰问金4万余元。

志愿服务

在蜕变过程中,桥北社区注重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0个,改造率80%以上;投入45万在陶苑小区修建停车场及党群连心亭;投入20余万改造垃圾房、停车棚、路灯、污水通道等基础设施。投入40余万元改造社区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室1个;投入130余万元修建老年人文艺娱乐活动广场1个;组建中老年文艺队17支,累计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10次。

所获奖牌

桥北社区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新模式,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样板,逐步建成社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近年来荣获云南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云南省“文明单位”、昆明市“扫黄打非示范社区”、昆明市“无传销示范社区”、昆明市“最美志愿者服务”社区、昆明市规范化建设“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实现了从“最差社区”到省市区“先进典型”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