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工作要求,坚持严格执法、司法为民,积极开展工作,各项工作指标按预期完成。2022年1-8月,综合审判庭共受理案件339件,结案318件,结案率为93.81%。
加强学习调研,提升履职能力。综合审判庭采取单位集中学、支部组织学、庭室一起学、个人自学等方式,学习审判业务、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总结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难点,交流纠纷调处技巧,借鉴和汲取其他法院先进工作经验和做法,学习最新家事理论研究成果,提升驾驭庭审的能力,全庭业务水平显著提高。
加大调解力度,着力化解纠纷。综合审判庭办理的案件大多属于婚姻家庭类案件,家事审判法官为妥善处理案件,化解家庭矛盾,将调解贯穿于诉讼全过程。2022年1-8月已审结的316件家事案件中,调解撤诉232件,调撤率为73.41%。
进行风险评估,排查矛盾隐患。对所有家事案件,在收案后3日内完成对案件的初步风险评估,对案件可能存在的人身伤害、群体性事件、信访等风险进行分级评估,填写风险评估表,在内网上进行标注,并按等级进行预判、防控、处置。评估为严重风险的案件,及时向庭长和主管副院长报告,并实地进行调查,排查矛盾隐患,制定应对措施,做好社会面管控。
落实司法为民,提供司法服务。建立案件巡回办理机制,将赡养、抚养、继承以及涉家暴案件的办理深入到村组、社区、田间地头,对身患疾病或残疾、交通不便以及赡养类案件,前往当事人家中办案,让当事人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消除对立情绪,恢复双方感情,实现和解目标。今年以来共巡回办案200余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第一线。利用网络平台调解开庭,对因工作、疫情等原因不能到庭的当事人,指导其通过微信“出庭”小程序进入云上法庭平台,参与庭审,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2年通过云庭审开庭、调解50余次。
发放离婚证明,尊重保障人权。家事离婚案件判决书和调解书中往往记载着大量当事人的信息,甚至包括当事人不愿被外人所知的隐私,为保护案件当事人隐私,自2018年起积极推行发放离婚生效证明书制度。该项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当事人隐私,避免隐私泄露引发二次伤害,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法治原则。
注重案后回访,防止矛盾反弹。加强对所有家事案件进行判前分析和判后释法答疑,引导当事人正确看待判决结果,提高服判息诉率。采取上门回访结合电话、视频回访等方式,发现当事人有实际困难、心理创伤等情况的,积极进行帮扶、心理辅导;对于调解和好的案件,做好案件定期回访,进一步巩固案后效果;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予以协调处理。
开展全民普法,教育群众维权。结合法律“六进”工作,到乡镇、社区、学校、企业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治讲堂5次,选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以案释法”,将子女教育、婚姻生活等法律知识生动展现在群众面前,推动民法典走进百姓生活,切实提高妇女、儿童、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
建立工作站点,推广家庭教育。为提升社会各界参与力度,促进家庭和谐稳定,推广“家庭教育指导站”工作。针对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被告人以及被害人,婚姻家庭案件中涉及的监护人以及未成年人开展不同的思想道德教育。今年向婚姻家庭类案件的监护人送达《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家庭教育责任承诺书》各75份,向因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导致严重后果的刑事案件中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1份,有力保护未成年人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
综合审判庭将立足岗位,加大家事案件的高效办理,引领风尚,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