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党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群众优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铜都街道桂苑社区共有党员176人,60岁以上老党员83人,占47%,近年来,社区积极探索“银龄”先锋助力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为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们搭建老有所为的广阔舞台,让这样一些“爱管闲事”“闲不住”的老干部,在社区积极发光发热。目前,共有21名老党员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主动担任社区网格员、楼栋长、业主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居民80%的问题纠纷在小区、微网格的最前端得到解决,银龄党员逐渐成为社区自治“强基”的重要力量。
初心共绘“同心圆”,群众安心。因地制宜引导老党员融入社区治理,为老党员提供践行初心、发挥余热的机会,把老党员打造成基层社情民意“收集站”和基层治理“协管员”。杨正刚是居住在市政工程小区的退休老职工,2022年,社区开展小区水管改造工程,但社区和群众在改造方案、改造费用等问题上多次协商均未达成一致,导致水管改造工程一直停工,居民面临缺水风险。杨正刚同志主动请缨,秉持公心,既站在群众的角度也站在社区的立场上连续几个月多次往返社区沟通协调,并逐一入户宣传动员找业主签字,为了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负担,杨正刚同志区业主支持水管改造率百分之百,小区水管工程改造顺利完成。近些年来,杨正刚同志也同时承担起小区内的安全员、还亲自设计改造方案,做到不浪费材料、合理规划,最终小保洁员、调解员等多种角色,排查各类安全隐患、调解邻里纠纷、积极维护社区治安和环境卫生,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及时向社区反映群众问题,当好社区基层治理触角。
丹心建起“连心桥”,群众暖心。加强对老党员的政治引领和组织关怀,充分激发老党员“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情怀,鼓励老党员发挥自身优势,把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情怀融入到社区治理当中,建立起社区与群众间的桥梁。药厂小区是1989年成立的无管理的开放式老旧小区,小区线路老化、违章搭建、车辆乱停乱放、路灯年久失修是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痛点,退休老党员谢顺才同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带头拆违建,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改造,有居民不理解的他多次上门进行解释,争取群众的支持,积极消除社区和群众间的矛盾,甘作社区和群众间的纽带和桥梁,目前药厂小区的改造顺利完成,小区基础设施和功能得到完善,环境得到美化,老房子改出了“新生活”,居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药厂小区曾经住着一位孤寡老人,谢顺才同志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照顾老人饮食,闲暇时陪老人聊天说话,逢年过节将老人接至家里一起过节,为老人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老人去世又帮忙办理后事,谢顺才同志的种种行为温暖了小区的每一位群众。
热心同护“幸福园”,群众放心。充分发挥老党员“资历深、阅历广、经验足”的优势,积极推动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担任“楼栋长”、“楼层长”和业主委员会主任,组建了一支支热心公益、执着坚守、倾情奉献的小区“大管家”队伍,共同守护幸福家园。居住在东方福源五期的殷开忠老同志原是农村信用社办公室主任,退休的他退岗不褪色,热心肠甘当大管家,主动担任起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巧解小区治理难题。长期以来小区业主因为物业服务等问题拖欠物业物管费,物业公司又因收不到物管费拒绝提供服务,双方矛盾愈发激烈。作为业主委员会主任的他,主动收集社情民意,召集业主代表和物业公司进行协商处理,并带头积极缴纳物业管理费、水电费,倡导业主委员会成员和广大业主积极主动缴纳物业管理费,同时督促好物业公司提供好相应服务,在殷开忠同志的协调下,最终物业公司和业主双方矛盾纠纷得到进一步缓解。疫情防控期间,殷开忠同志还组织一支退休老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配合好社区开展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筑起小区疫情防控安全网。
在“银龄”先锋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老干部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当中,亲身践行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铮铮誓言,用实际行动促进社区治理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带领群众从“管我的事”变为“我管的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