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文新闻

东川区:用接地气的方式做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发布时间:2023-08-15 09:44:11作者:东川区政法委来源:东川长安网

随着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逐步深入推进,覆盖面逐步广泛,问题发现逐步细致,东川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整合队伍、平台、资源,在全区范围内打响普法强基主动仗。

640

以“院坝协商”助力基层普法强基

“当前,我们村里发生的都是一些小纠纷,如果能够自行协商解决,更能融洽邻里之间的关系。”“区政协和相关部门能够把协商会开到村子里,听听老百姓的声音,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这是一个大好事,接地气。” “有的村民还存在不赡养老人、薄养厚葬、攀比红白事等陋习。有的村民邻里关系不好,经常为一些田间地头的小事发生争执。对于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我们还要多想想办法。”这些在东川区政协“院坝协商”会上的声音,说出了群众的想法,道出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层普法的重点。

东川区政协围绕基层社会治理难点,聚焦命案高发多发、外出务工人员多、矛盾纠纷突出等问题,多次在全区9个乡镇(街道)开展“院坝协商”,做到小题精做、小题实做,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召开了“普法强基补短板·多元协同新格局”、“三治融合·助平安乡村建设”、“弘扬诚信友善 构建和谐邻里”等主题协商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普法强基的针对性、实效性。

会前及时走访调研,收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听取镇、村领导班子和群众意见、建议,并筛选归纳,与司法、公安、宣传、妇联等多部门,研究制定协商议题、实施方案,突出工作重点。会上注重把问题摆出来、建议提出来,想法说出来、难处讲出来。达到“群众诉求+政协委员建议+部门答复”的有效联动,切实将问题协商在基层。会后做到群众疾苦有回音,由政协搭台,整合区级各单位资源,针对基层普法短板弱项探索工作切口,结合自身职责职能有效融合,把委员的“金点子”转化为切实的工作举措,取得实际效果。

f25190a7cf0c69127769670343b42df

以“民情驿站”探索多元解纷新路径

在9个乡镇(街道)20个村(社区)建立20个“民情驿站”,构建“1+1+N”的组织体系建设,推进“问题收集—驿站吹哨—部门报到—问题处理—答复反馈—综合评价—核实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建设,做到对群众反映合理诉求解决到位、群众生活困难帮扶救助到位、群众无理诉求解释疏导到位,规范“民情驿站”建设,切实解决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注重整合资源、汇聚合力,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按照“党建+警务+物业+居民”为统领,建立起“民情驿站”三级责任体系。充分发挥乡镇干部、网格员、调解员、社区民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网格优势,将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渠道延伸到“民情驿站”。制定民情网格包保细化表,每个网格由1名网格长、1名网格小组长及若干个楼栋长和志愿者组成,对“民情驿站”群众来访和收集的矛盾纠纷做到“四及时”,即及时排查、及时掌握、及时上报、及时化解。近年来,全区累计收集各类矛盾纠纷信息561起,有效处置化解率达95%以上,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

9c1de174a04a34c32448b5f37a6e63f

以 “小龙调解亭”筑起“村级防线”

汤丹镇望厂村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组建“小龙调解亭”,积极与镇综治维稳中心、汤丹法庭、汤丹司法所紧密配合、互相协作,充分发挥调解维护社会稳定“村级防线”的作用,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小龙调解亭”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人民调解员、网格员4人组成调解队伍,根据矛盾信访问题邀请威望高的党员和关系密切的党员协助调解。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聚力点”,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排查工作,变群众来访为党员干部带头“下访”,及时搜集可能引发矛盾和纠纷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线索,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疏导、早化解,牢牢把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主动权,把各类基层矛盾纠纷解决在村内,消除在萌芽状态。

“小龙调解亭”设在村委会院子里,既可以给来往办事的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又能让来调解的当事人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调解,在相对放松的氛围下帮助村民化干戈为玉帛,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给予更多人文关怀,成为望厂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