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文新闻

东川区综治中心创新实践“枫桥经验”,“新农人”种出“杏”福果
发布时间:2025-06-19 10:26:41作者:东川区政法委来源:东川长安网

手机震动,果农老张发来杏叶发黄的照片,王培辉眉头微蹙,抓起工具箱就往东川区铜都镇紫牛村赶。这位拥有浙大农业硕士学位,在2024年夏天刚加入政法单位的“新兵”身份特殊,既是东川区综治中心的干部,也是村民信赖的“甜杏专家”。

在农村基层参加了三年科技助农工作,人熟、地熟、产业熟——东川区委政法委捕捉到王培辉身上蕴含的巨大治理潜能,引导他将专业优势融入基层治理,让“枫桥经验”在东川的田野上结出了“科技+共治”的“杏”福果。

微信图片_20250619102515

王培辉(右三)陪同专家指导村民种植甜杏。

聚合力量:搭建共治平台

东川区综治中心创新破局,为王培辉量身打造田野实践“大舞台”。中心强力牵线搭桥,以紫牛村的“金果子”甜杏为纽带,聚合绿茂派出所的“平安蓝”、村委会的“乡土情”、驻村干部的“赤子心”、大学生团队的“青春力”等,成立“‘杏’福里”服务队,打造“枫桥经验”本土化核心载体。

服务队设立了“农业科技帮扶、问题少年帮教、困难群众帮扶、法治宣讲教育”“四轮驱动”精准服务机制。王培辉当仁不让,扛起了“农业科技帮扶”的大旗。他依托综治资源,推动成立“东川区紫牛甜杏科技小院”和“青创小院”,成为技术窗口和基层治理青年人才孵化器,为乡村持续注入“智治”动能。

破解瓶颈:稳产业消风险

紫牛甜杏曾陷“高价无产量”困境,是村民心病,更是潜在矛盾风险点。东川区综治中心高度警惕,将此列为重点治理课题。

王培辉以“科技小院”为支点,“借力”政法资源,请来浙大、省农科院专家,联合大学生团队攻坚。2025年,试验园最优组亩产突破300kg——这一跃升,不仅点燃产业希望,更有效消解了因产业挫败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焦虑和矛盾风险。

“枫桥经验”的灵魂在于“治未病”。王培辉带领服务队践行“枫桥经验”精髓,将科技服务送到地头:设立4个推广点,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指导;开展“课堂+田间”沉浸培训,提升技能减少误工损失与邻里摩擦;常态化巡查+快速响应,免费送药、花粉检测……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服务,不仅暖了心窝,更从源头上掐灭了“购药难”“品质纠纷”等这些可能引爆矛盾的“导火索”。

2025年,甜杏大丰收!喜悦未持续多久,滞销的阴影便如乌云压顶。“果子烂在地里?绝对不行。这关乎生计,更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王培辉发挥政法协调优势,联动“青创小院”青年创客,精准对接上海工会采购,拓展自媒体、社区团购。仅5天,助销1246kg,覆盖19户,增收3.1万余元,实现“零滞销”“零投诉”,成功化解民生痛点、预防群体风险。

延伸触角:深耕善治末梢

“杏”福里服务队是综治中心深入村组的“神经末梢”和“温情触角”。

一次例行走访,王培辉听到村民唐大叔长吁短叹。原来,唐大叔想翻建老屋,却被复杂的审批流程“卡”住,求助无门。“这事拖下去,要么违规强建,要么反复上访。”王培辉敏锐意识到风险,主动“扫雷”,化解群众“烦心事”,依托“综治联动”机制协同派出所、村委会快速厘清流程,通过专人“跑腿”代办,将潜在信访或违建风险化解于萌芽。

聚焦重点人群,王培辉创新组织有不良行为倾向少年参与助农实践。少年们在挥洒汗水的采摘、分装中,在村民感激的笑容里,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被需要的成就感,曾经的“刺头”,渐渐成了服务队的“好帮手”,实现“帮教”与“赋能”双赢。

“杏”福里的故事,是政法力量下沉一线、源头防范风险、真情服务为民的缩影。东川区综治中心通过王培辉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将政法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大潮,以科技筑基、平台聚力、服务解难,趟出“产业兴、百姓富、治理优、社会稳”的善治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