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东川城西片区,居民们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于街头巷尾——他就是新村派出所副所长张海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社区警务能手,8年前曾是银行系统的一名白领。2017年6月,他毅然脱下西装换上警服,将金融思维融入社区治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跨界”暖心路,并在2025年荣获个人嘉奖。
沉下去,用“数据思维”建起“民情账本”。张海龙把银行客户建档的严谨带到了社区。张海龙深知,没有坐在办公室就能摸清的民情,他的“办公室”在街头巷尾,在居民楼院,一本本详实的走访记录,一串串精准的基础数据,是他日复一日用脚板“走出来”、用耳朵“听出来”、用心“记下来”的“民情数据库”。这份精准的“账本”,是他服务社区、预判风险的坚实根基。
善调解,用“风险管控”巧解“千千结”。面对社区矛盾,这位“前金融人”展现出独特优势。他倾听功力深厚,“解法”精准,活用评估金融风险思维,快速厘清矛盾焦点、预判升级可能,用耐心倾听和法理结合找准“关键点”。更创新的是,他将金融“联动风控”理念引入社区,联动司法所、调解员、网格员等力量,织密一张“多元调解网”。2023年1月至2025年4月,他参与调解纠纷301件,成功率高达99%,被同事誉为“能把‘死结’理成‘活扣’的人”,有效将矛盾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严把关,用“审计标准”筑牢“安全网”。“安全无小事”是张海龙的座右铭。他将银行严苛的内控审计标准迁移到社区安全防控上,练就了一双“鹰眼”。消防通道、老旧线路、群租房用火用电、工地设施……这些别人容易忽视的角落,都是他细致巡查的“必审项”。发现问题后,他更以“穿透式监管”的决心狠抓整改闭环,该约谈警示的绝不手软,该专业指导的倾囊相授,该依法处罚的坚决亮剑,确保隐患见底清零,为居民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勤普法,用“用户体验”播撒法治“金种子”。张海龙坚信,法治意识深入人心是长治久安的根基。在银行积累的服务客户经验告诉他,有效传播必须注重“用户体验”。在走街串巷、调解纠纷、安全检查……过程中,他巧妙融入“唠嗑式”普法的“微课堂”,用街坊听得懂的语言普法,把枯燥的法条变成实用的生活智慧,成为社区里深耕普法的“播种人”。对孩子们,他精心设计互动普法课,通过闯关游戏、情景模拟等互动环节,把交通安全规则、防范校园欺凌的招数、识别电信诈骗陷阱的诀窍,化作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护身符”,在幼小的心灵里高效播下遵纪守法的种子。
从金融白领到社区“解忧人”,张海龙的角色变了,但守护平安、服务人民的初心从未改变。这抹穿梭在新村社区的藏蓝身影,用独特的“跨界”智慧,将金融思维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平安密码”,在平凡的岗位上生动诠释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为春城昆明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平安亮色。